记者手记:每周都会有迭代!人形机器人为何进步如此之快?
“每周都会有迭代!科幻场景不断变成现实!”这是记者近日采访深圳仿人机器人产业时的强烈感受。
调整腿、出拳、跳舞、跨越15厘米高的路障、跌倒、爬起来……在深圳中轻机器人实验室,身高1.38米、体重4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小小”为记者展示了一系列流畅的动作。
“《小众》的舞蹈速度非常快,即使是专业舞者也必须学会跟上。”中青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启元说。
从一年前学会模仿人的脚步,到一年后轻松完成高难度动作。记者不禁要问,为何人形机器人进步如此之快?未来将如何发展?
“匿名开源方式是持续发展的密码之一我们的机器人的进化。我们将开源部署代码和训练代码,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构建应用生态。”姚启元说,“我们的单版本产品是每周生产一次。从设计图纸到第一台样机推出,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
开源是基础,协作是关键。
中轻机器人所在的深圳市南山区,拥有发展势头强劲的“机器人谷”。有阅江科技、优必选、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数百台研发机器人和上下泵,以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
“往上走阶梯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区就是产业链。依托深圳完整的供应链和链条,我们可以快速原型开发产品。”市场总监谢凯旋阅江科技表示。
它能够自主识别指令、精准取料、控制火候、根据用户需求实时调节……由阅江科技自主研发的体现智能机器人变身粤菜大师,为记者端上一锅香喷喷的饭锅。
在谢凯旋看来,从完成“扫盘子”等简单动作,到现在独立完成做煲仔饭等复杂任务,算法的不断进化和场景数据的反馈不可或缺。
如果想要得到数据反馈,就应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来支持。在企业自身开拓市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开辟新局面,为机器人企业的探索保驾护航。
“一些机器人企业在新产品发布后,并不能很快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持续使用,才能实现商业模式的飞跃。”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处处长赵冰冰表示,“我们已开放政务巡检、巡逻、消防等79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在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适配场景中加速迭代。
今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部成立。龙岗区还建设了机器人6s店、机器人影院、机器人一条街,展现了攻克新赛道、抢占新机遇的雄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来到这个行业。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涵盖智能软件、核心部件、机器集成和场景应用的机器人供应链生态系统。”徐红丽说我是罗区副区长。 “我们制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安全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对智能机器人的运行和应用进行管理,并定期开展数据备份、漏洞扫描等安全检查管理,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