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如何总结新时代全
发布时间:2025-10-30 11:19
“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也是靠改革开放。必须靠改革开放。”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成就的总结 载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可以概括为“关键之举”和“正确道路”。含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的改革开放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是持续推进的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关键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改革顶层设计,敢于闯深水区,敢于碰硬骨头,坚决消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短板。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推动政治、文化、社会、文明生态、开放安全等各领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促进劳动关系与生产力、生态型上层建筑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动如此大规模、大规模、有力的改革。 从经济体制来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高水平经济体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生产力。在政治制度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文化体系上,以强国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制度上,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深化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各领域改革;在生态文明体系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资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开放新体系上,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高水平规则体系,不断扩大制度开放;在安全体系上,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在《中共中央关于更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解释》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加强改革党的领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良好实践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破除一切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正确的方法”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方案多、推进力度空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他系统阐述了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视角、新判断,科学家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等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指出,“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与以往改革相比,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不再单纯是经济问题,而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明生态、开放、安全、党的建设等诸多综合领域的改革; 制度建设向更广领域拓展;二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必须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保障等诸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度变革;三是以质量发展为主线。 坚持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文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主要保证”。一方面,要严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另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改革全过程,使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领导精神,使改革始终走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改革的根本目标。改革与法治相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统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文强调,“要按照制度理念,统筹布局、辩证施策,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与秩序、发展与安全等基本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认识”战略布局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系统实践。以经济体系老定型为重点,政治、文化、社会、文明生态、安全等各领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正在进行中。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集成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激励行为理论。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发展理念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 (作者为上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著名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